|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库尔勒多所小学高发流行性腮腺炎 多部门启动应急预案

2017-06-17 17:48:57

消息来源:法治新疆 评论


    这几天,中国法治新媒体法治新疆编辑部收到很多学生家长反映,孩子的期末考还没考呢,就接到通知,学校要求全校停课,这让家长们很不理解。为此法治新疆编辑部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
 
    6月15日下午,法治新疆编辑部的工作人员到库尔勒市教育局调研了解情况,教育局领导告诉我们,从5月中旬到今天,学校陆续发现大面积的学生感染了流行性腮腺炎,为了保护学校其他师生的健康,防止疾病蔓延,所以停课。
 
    工作人员了解到,在5月13日发现第一例腮腺炎病例以来,立即引起了卫生局、市疾控中心、教育局各部门高度重视,各部门立即采取行动,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关注疫情,并且针对此次的腮腺炎、水痘事件库尔勒市教育局召开了四次专题会议进行专门的安排部署,一方面落实好学校每天教室的通风消毒、晨检午检工作,将发现腮腺炎可疑病例和发热、出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病例劝其离校到医院进行治疗,第一时间上报市教育局和市疾控中心,并且要求班主任密切关注追踪各班易患病隔离同学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从5月30日开始组织学生到校医和市疾控中心接种疫苗进来控制疫情。


\
 
    对于家长最为关心的学生成绩问题,教育局领导表示不用担心,健康始终高于考试成绩。现在小学课程基本已经结束,部分学校也已完成期末考试,有的学校则根据学生的平时综合表现进行期末评分,或是在秋季开学初期安排考试。每天各科老师也会将当天学习任务发送到班级群,让家长监督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
 
    随后,工作人员来到市疾控中心调研了解,专家表示,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潜伏期4至21天,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年中发生,尤在5至15岁患者较为多见。腮腺炎在冬春季季节发病较多,但全年仍可发生感染流行。
 
    市疾控中心相关领导告诉我们,针对这次的腮腺炎病发事件,疾控中心已增加疫苗采购,保证疫苗库存充足。并且提醒各位家长,目前也是麻疹、风疹、手足口病的发病时期,希望家长提高警惕,及时接种疫苗预防。并对于我们以前认知的打过疫苗就不会再传染腮腺炎的误区作出解释,因为病毒变异,以前接种的孩子,依旧有再次患病的可能。对于家庭困难的孩子,防控中心也提出让孩子先接种,由政府来出资帮助那些贫困孩子接种疫苗。对于已经患病的孩子除了要进行隔离治疗外,专家告诉我们也可以使用我们以前的土办法,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仙人掌捣碎后糊在红肿部位进行消肿。
 
    第二天上午,法治新疆编辑部工作人员赶到第一个发病学生的学校库尔勒市十二中学,据该同学班主任介绍,她班的第一个患流行性腮腺炎的同学是一名五年级的男孩子,11岁,5月8日出现发热、头疼、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5月13日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进行隔离治疗;5月30日已康复。
 \

   
   专家介绍,流行性腮腺炎在儿童中是很常见的,有着很好的防治措施,所以家长们无需过度担心,听从学校和医院的安排,保护孩子的健康才最为重要。
 
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知识
 
如何发现腮腺炎?
    家长或者老师一旦发现学生有双侧耳垂下肿大、疼痛、发热、咽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督促去医院就诊,不可让其带病上课,家政和患儿千万不可隐瞒病情,以免耽误病情和传染他人。
 
流行性腮腺炎可否预防呢?
    可以肯定的说,流行性腮腺炎是可以预防的,如何预防,通常的措施如下:(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2)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应带口罩,尤其在公交车上;(3)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4)流行性腮腺炎是疫苗可预见性疾病,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接种,1.5岁接种一种,6岁接种一针。15岁以下儿童均可接种。
 

[责任编辑:刘洪]

相关专题:[新疆]库尔勒爱心送考让城市更文明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