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全国"模范检察官"吴群事迹采访札记:在细节中感受力量

2017-06-13 11:26:44

消息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评论


跟踪采访吴群的先进事迹,前后几近一年,但在数次的采访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次与吴群直接的“面对面”。

2010年9月10日,我第一次见到吴群。他穿了一件有些褪色的蓝色短袖检察衬衫,脸色微微蜡黄,有些消瘦,但精神状态很好,完全看不出已是经历了5次化疗的癌症病人。这时候我才知道,吴群回单位上班已经有两个月了。“你看我恢复得不挺好的么!AB抗原指标一开始都大于500,现在只有23了,快要接近常规数了。”吴群笑眯眯地说。

我问吴群对待来访的案件当事人怎么能始终有这么好的耐心。吴群看着我的眼睛,很认真地说:“你想想啊,老百姓要不是真有困难、有委屈了,谁会跑来找你?你得想对方之所想,这样才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请他坐、泡杯茶,让当事人觉得到了检察院就像到了家一样,他才能打消顾虑。跟他们换位思考了,你的心里体验真的就不一样。”从吴群的眼里,我看得出,他对群众是真有感情,有真感情。

我还直言不讳地问他,一些人认为现在“打官司就是打关系”,你办理了那么多案件难道就没有人请你吃饭、给你送礼什么的?他也毫不含糊地告诉我:“我吴群从不办金钱案,‘人情’案倒是办了不少,这一点我可以拍着胸脯大声说。我对那些送钱、送礼的人说过,你送钱给我是对我人格的侮辱!”

接着,我跟随吴群走进了他坐落在蚌埠市郊沈圩村一个小山坡上的家,一个有着近30年工龄的机关干部的家:那是一个不亚于棚户区人家的小小“蜗居”,只有40.5平方米,室内没有卫生间,上厕所要到百米开外的一个公共旱厕,一个书架和一辆旧自行车挤满了4平方米的客厅,里面两小间既当卧室又当书房,仅留下窄窄的过道,家中的电器和家具也已经很有些年头了。

吴群的妻子梁仁玖大姐告诉我,这套住房是她单位20多年前搭建的,因为紧挨着高压电线,住户没有产权,每月还要缴纳房租,现在正面临拆迁。她还说原先吴群在部队时分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住房,但从部队转业后,吴群就主动把房子让给了一位要结婚的战友。“吴群转业的时候没赶上部队发住房补贴,到了检察院又没赶上分房,就这样凑合着住了20年。”梁仁玖说起这些,分明感到有些无奈。

吴群在旁边听到妻子的这些“絮叨”,只是憨憨地笑着。

2011年7月13日凌晨,吴群坚强的生命画上了休止符。噩耗传来,我怎么也不相信这是事实,因为几个月前他在合肥参加安徽省检察院表彰会的时候,还是那样的乐观和精神。于是我又赶到了蚌埠。

梁仁玖含泪告诉我,吴群在弥留之际还特别交代了四件事:一是把七月份的党费交上去,“这个月我还活着”;二是一定不能再给单位添麻烦;三是尽快把他的办公室整理一下,腾出来,钥匙交掉,好让别人用,公家的东西一样都不要动;四是今年不少同事家的孩子高考,记得要给考上大学的送份心意……

吴群是平凡的,他的平凡是那么的真实;吴群又是质朴的,质朴恰恰是他的本色。在对吴群生前身后的追访中,正是这样一个个细节,让我感受到了一名人民检察官的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杨凡]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