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民族团结一家亲系列报道】技能增收成策勒县村民脱贫新

2018-01-02 11:18:25

消息来源:新疆日报 评论

12月21日中午,在和田市上乐电气成套有限责任公司高低变压车间,来自策勒县策勒镇亚博依村26岁的阿布力艾则孜·阿卜杜喀迪尔正专注地对一套高低压配件柜进行组装。“我的工资每个月2500元,比放羊种地好太多了!我们厂里还有高级技术工,他们一个月能拿上万元工资,我很羡慕。以后我要学更多的技术,像他们一样!”阿布力艾则孜说着,手里的活却没有停下来。

今年3月,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驻策勒县策勒镇、策勒乡“访惠聚”工作队在策勒县成立技能扶贫工作站,先后举办两期培训班,开展电焊、电工、计算机等专业的技能培训,来自全县200多名贫困家庭的青年通过培训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来自策勒镇亚博依村的青年阿布力艾则孜便是其中的一员。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总领队阿斯卡尔·阿合买提告诉记者,经过两个月培训后,会给通过考试的学员发放国家权威部门认证的技能证书,学员拿上证书后,就是一个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了。

和阿布力艾则孜一样,因技能培训而受益的,还有同村的买提沙力·买提塞地和买买提艾力·买提塞地兄弟俩。从培训学校取得电焊工资格证书后,兄弟俩决定自己当老板。他们购买了价值3万余元的电焊设备,在村口租了两间不大的门面开始接活。没想到一开门生意就来了,“以前一年收入不到一万元,现在一个月能挣六七千元,如果不是党的好政策,我们可能要种一辈子地了!”买买提艾力告诉记者,夏天的时候活多得忙不过来,要焊货架、铁门和村里安居富民房的大门。“等春天来了,我们打算把门面再扩大一些,雇更多的培训班毕业的人,让生意越做越大,让日子越过越红火。”买买提艾力说。

针对有丰富田间种植经验的中年人,驻策勒镇巴什科克买提村工作队因地制宜成立了和田地区首家以村级为单位的劳务输出公司,随着40余名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后,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先后实现了脱贫。

因为懒惰,47岁的麦麦提热依木·吐荪尼亚孜成为村里最不受待见的人,就连妻子和孩子也对他怨声连连。随着工作队员的宣传和鼓励,他通过村劳务派遣公司在若羌县一家红枣园找到了工作,专门负责红枣田间管理,5个月下来,赚了1.5万元,留下3000元零花钱后,他把钱都交给了妻子。工作后的麦麦提热依木也像变了个人似的,“人精神了,走路腰板也直了,变化真大……”提起麦麦提热依木的变化,巴什科克买提村党支部书记阿米娜·司马义告诉记者,工作不仅让他脱了贫,还让他活得有底气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精准就业扶贫,是要让劳动者能够获得自食其力的能力和机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这样的扶贫才能让整个家庭焕发生命力,让扶贫具备造血功能。”采访中,阿斯卡尔告诉记者,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就是要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实现精准扶贫,千方百计带领贫困群众走向脱贫致富道路,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虽是寒冬,但策勒镇、策勒乡的村民们却如沐春风。如今,专门加工核桃油的农业合作社已初见成效,村里几十吨滞销的核桃全都变成核桃油被外销,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妇女织袜厂也已显雏形,妇女们在家就可以赚钱;“支部+大户+贫困户”的新型养殖合作社也在筹建中,届时村民们只需要以分红的形式将自己的羊交给合作社,每年每户可增加2000元收入。

[责任编辑:杨凡 法治新疆编辑部]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